
兩個“1/3”、一個“1/5”,向世界宣告了我國在能源轉型方面取得的不凡成就。2024年,全國發電量超10萬億千瓦時,占全球總發電量的1/3,能源生產總量折合約50億噸標準煤,占比超全球1/5;全社會每消費3度(千瓦時)電,其中就有1度源自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能源,被喻為“工業的糧食”,是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戰場。“十四五”以來,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
??過去的這一個多月,李冬心里一直都緊繃著。作為中國石油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高尚堡高17集注站的項目組長,他和同事每天都要逐項檢查設備運行情況,確保2萬立方米的二氧化碳能夠持續注入深達1800米的地下。??石油生產所產生的廢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具有“驅油”特性,通過建設集注站,將其回收并重新注入油層,可以提升原油的流動性,讓“藏”在孔隙中的原油更易開采。這樣的就地資源化利用,顯著降低了從外部采購二氧化碳的成本,...
??9月24日,2025歐亞經濟論壇·絲路綠色能源國際合作會議在西安召開。本次會議以“長安再出發·絲路新征程”為主題,由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西安市分會等單位主辦,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澤電力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省太陽能行業協會承辦。??全球共識:綠色能源成主旋律,歐亞協作樹轉型典范??當前,“綠色能源” 已成為全球發展的主旋律,推動能源結構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更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
??近日,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我國能源關鍵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實現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能源裝備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載體。《指導意見》部署了6個部分共13項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包括加快能源勘探開發裝備轉型升級,...
近日,國內首臺百萬褐煤發電機組——內蒙古蘇能錫林郭勒2×100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項目1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成功,正式進入帶負荷試運行。該項目采用東方鍋爐設計制造的百萬等級高效超超臨界參數鍋爐,外形尺寸為高104米、寬68米、深89.5米,是世界上現有尺寸最大的鍋爐。該項目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是高寒地區首臺百萬千瓦級火力發電機組,地區冬季極端低溫零下42℃。東方鍋爐以首創的鍋爐再熱蒸汽加熱一次熱風系統等機爐深度耦合技術為依托,...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1.0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單月用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創全球紀錄。拉長時間軸來看,“十四五”前4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已達“十三五”增量的1.5倍,預計5年新增用電量將超過歐盟的年度用電量。一項項數據的背后,不僅是能源消費的數量級跨越,更是觀察我國經濟結構與增長動能變遷的重要窗口。高溫天氣帶來的居民用電增長,是推高7月份用電量最直接的因素。7月份全國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
9月9日位于新疆昌吉的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干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我國最大的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外輸管道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互聯互通提升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規劃全長780公里,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包括1條干線2條支線,全線設計壓力12兆帕,年設計輸氣能力60億立方米。此次開工建設的一期干線工程起自新疆昌吉芨芨湖首站,止于新疆哈密了墩壓氣站,并在此與西氣東輸四線連通,線路總長約254公里,...
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太陽能、風能資源充沛,可利用土地廣闊,是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近年來,寧夏大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5000萬千瓦,光伏發電成第一大電源。當地的綠電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經濟優勢,為區內外經濟發展賦能添綠。寧夏擁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資源,光伏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約1500小時,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約2000小時。加之區位優勢獨特,有沙漠、戈壁和荒漠等未利用土地可用于布局,建設大型光伏、...
據三峽集團發布的消息,截至8月31日,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1.8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5.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4.8億噸。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輸送至華中、華東、廣東等地區,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用電需求提供保障。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是我國“西電東送”“南北互供”的骨干電源和重要清潔能源生產基地,自2003年首臺機組投產發電以來,電站長期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我們在水利部長江委等支持和指導下,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基礎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機遇時刻: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時代”活動上致辭,呼吁加速清潔能源轉型。 古特雷斯說,“清潔能源時代的旭日正在冉冉升起”。去年,幾乎所有新增發電能力都來自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投資飆升至2萬億美元,比化石燃料多出8000億美元。 古特雷斯援引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數據稱,不久前,太陽能成本還是化石燃料的四倍,而現在則便宜41%。海上風電成本便宜53%...